深度| 本站体育 #人物 #中国篮球观察
一个让幻境破灭的失误,成了菜鸟朱松玮自己书写的首个赛季的最终回。
有的人记住他挫败懊恼的神情;有的人则认为,他的整个赛季瑕不掩瑜。
朱松玮
他是姚明的嫡系师弟,是本赛季CBA表现最耀眼的新人之一。
同时,俊朗外表的加成也让他注定是流量球员。
朱松玮冷毅的神情下,隐藏着哪些故事?
No.1 “怂”
赛季结束数天后,朱松玮承认,那个让四川队无缘八强的致命失误,阴影仍在。
他出生在上海,小时候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弄堂口不停地转动着葫芦状的铸铁罐。
那是孩子们特别喜爱吃的老式爆米花。周围的人会骤然听到一声巨响,白色的袋状物里已经充盈着热腾腾的美食。
他在CBA的首个赛季的经历像极了这个过程——表现最耀眼的新人之一,渐渐坐稳四川队轮换的位置,又在全明星星锐赛上大放异彩。
积聚能量后,他被期待着在季后赛中演绎与名气相符的神奇表现。谁料,在赛场上空惊起的这一声巨响却是毁灭性的。
最后一节比赛最后时刻,四川队还落后青岛队2分。最后一次进攻机会,朱松玮将球误传到对方手中。
终场哨声随即响起,结果尘埃落定。时间仿佛在四川队队员身上定格住了。他失魂落魄地俯下身子,像散了架一样,呆滞在赛场上。
1分钟不到的时间里,他感觉自己突遇了晴天霹雳。青岛队欢呼雀跃着,但他的周围却是万籁俱寂。
他盯着地板,不敢触及队友的眼神,只能瞥见对手欢快利落的脚步跳动着。
这才应该是菜鸟赛季真实的写照,哪有什么一帆顺风,剧情肯定会在关键时刻反转。
他确实看到了底角有机会,但当球出手的那一瞬间,他就意识到糟了……
那一天,朱松玮的名字占据了社交网络,但与之一同出现的是醒目的“失误”两字。
赛后接受一拨又一拨采访时,他重复地回顾到那个不愿回忆的场景,然后一遍遍说着:“我——犹豫了。”
朱松玮也知道这不是自己该有的样子。
在赛场上,他向来是铁血男儿,喜欢在赛场上吼叫。他记得对阵新疆队那场比赛,他在疲惫的状态下打出了扭转乾坤的2+1,然后仰天长啸。
朱松玮激动地流下了口水
赛后,他回看照片时讶异地看到自己激动地流下了口水,“那个时候已经打得忘我了。”
然而,一场定胜负的季后赛毕竟不同于常规赛。他没有犯错的机会,赛场上每一个瞬间的风云变幻都可能影响比赛的走势。
他忍不住暗自骂自己,“感觉最后关头那个时候自己不像自己了,变了一个人似的,怂了,不像一个男人。”
事实上,这并非是他第一次在关键时刻出现踌躇。他记得选择大学时也经历了徘徊不前的过程,他最终用了两个星期才做出抉择。
在此之前,他一直在做一个心理准备——背上行李,第一次远离父母,独自去外地上大学。
他也知道到目前为止,在重要事件面前犹豫是自己最明显的弱点,“我不是完美的人。”
主教练周金利在结束后走进更衣室,对朱松玮半安慰半激励地说道:“敢于承担,投不进就投不进了,就出手投嘛,没事。下次再有机会就出手投了,这就是交学费,别怕投不进。”
朱松玮与四川男篮主教练周金利
虽然只带了他一个赛季,但识人善用的老帅清楚这位新人技术与心理的长短,既然给了他最多的机会,自然也不会苛责他还待改善的缺点。
队友们也没责怪他。韩硕是对朱松玮照顾最多的老将之一,正是他在最后时刻将球传给了这位后辈。
比赛结束后,倒地的韩硕在起身后拍了拍惊魂未定的朱松玮,将败因揽在自己身上,“我的错,我的错,我也有失误,如果没有你的2+1,比赛早结束了。”
当晚,朱松玮重复观看了好几次最后的失误画面,越看越生气。放置在床上的手机一直亮着,数十条微信罗列在屏幕上,好友纷纷地问到那个失误的原因。
“他们问我为什么不投,我回复了,说我当时想得太多了,一旦犹豫就打不好球了。”
一天后,他回到了上海。父亲坐在沙发上,沏着茶等待着儿子归来。
小时候,出身军人的朱爸爸对儿子要求甚严,特别是在抓学业上。
朱松玮记得,父亲爱教自己数学,特地买了一块小黑板放置在家里,每天等他练完球回家后,父亲都会出一道数学题,如果做不出来,他免不了会挨打。
印象最深的是,父亲会板起脸,用上海话规训道:“侬帮吾夸地(你给我快一点)!”这是他童年的阴影,他时常会做相关的噩梦,梦境中,他一脸茫然地看着黑板上的难题,挠着头,一直处于担心中。
这次回家时,他也曾担心过,父亲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自己。但打开门的那一刻,他悬着心放下了,父亲没有责骂自己,反倒慈爱地和自己聊了很多。
“他对我说,每场比赛打完后要去看录像,要多想想,自己欠缺在哪里。”
那一刻,他知道,在父亲的眼里,独自闯荡CBA赛场的儿子已经愈发成熟了。
No.2 成长
去年8月选秀大会那天,被四川队选中的朱松玮与姚明在台上聊了几句。
朱松玮与姚明
相差16岁的两个人之间有一层渊源,除了都是上海人之外,他们还是嫡系师兄弟,启蒙老师都是李章明。
被摘牌的选手都会得到一顶蓝帽子。姚明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你这顶蓝帽子应该要送给李指导。”
回到上海后,朱松玮照做了,他特地去看望李指导,帮恩师戴上了帽子。
朱松玮想过,如果自己没有遇到李章明,人生轨迹一定不同于现在,说不定现在是哪个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根本不会走上篮球之路,更不会成为篮球职业运动员。
他在小学时被李章明相中,之后转校到了恩师所执教的学校。从小学开始,他就被要求苦练基本功,日复一日地重复做着胯下运球、球操等最基本的动作。
他记得那个时候李章明对他们说,“越简单的动作越难做。”
朱松玮与恩师李章明
小孩子天性爱玩,重复相同的基础训练会迅速消耗完他们的新鲜感,练了一段时间后,朱松玮就感到枯燥乏味,他偶尔会耍小聪明,想方设法偷懒,教练要求做20个俯卧撑,他趁教练不注意,只做了5个。
大多数时间,他还是只能在教练眼皮底下老实地循环往复训练,直到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等你练出来,你就知道应该要感谢教练。如果没有这些基本功打底子,我都不会运球。”
从小升初,到初升高,他都与篮球为伴,但他对篮球的热情只是一般。到了中学时,每天课业压力不小,放学后还需要去球馆训练到晚上7、8点,他觉得这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都是被推着走的,偶尔也会感到厌烦,想逃脱,想放弃。
“有时候回到家做作业会很困。”但父母告诫他,既然选择了,就要做好,否则就是前功尽弃。
他听父母的话,但在生活上也太依赖父母,吃穿住行样样不精通,对学业与篮球外的东西一无所知。
比如,他不知道衣服的品牌,不知道自己衣物尺寸,所有衣物都由母亲负责购买,更别说做饭,所有生活琐事都要父母帮着解决。
同时,他在球场上又是倔强的,与父亲理论时不肯服输,认为对的事情,就很难改变观点,“我时常和爸爸针对一个问题讨论着讨论着就意见不同。”
他原本可以在上海念大学,仍旧依偎着父母,但在高中毕业、选择大学时,他却决定远去广东的汕头大学就读。
这个决定的背后有两层因素,“一方面是之前父母一直陪着我,我生活和学业都不是很主动,不是很成熟;还有一个方面,广东篮球比较出名,这所大学无论是硬件条件还是氛围,都是我比较看中的。”
独自远行,是他成长的第一步,虽然跨出这一步时他有千般万般不舍。
效力于汕头大学校队时的朱松玮
来到汕头大学,朱松玮很快就成为了校队的主力队员,但也很快地碰壁。大学校队训练累了,放弃的念头对他而言太轻而易举。
年轻气盛时,他是队里的刺头,对自己要求低,有时候别人都能完成的训练内容,只有他做不到;他也会和教练组发生矛盾,甚至想退队,一走了之。他承认,那段时光是自己最“作”的日子,幸好,教练没有放弃他,一直在激励他。
人生的转折点出现在大三。那段时间,队里在抓作风建设,教练组希望能依靠此举摒弃以前作风懒散的弊病。
一些昔日的主力队员毕业离队了,刚进队的师弟又太年轻,作为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他深谙自己的责任,知道队伍需要自己带头改变现状,同时也在专注备战着一次重要赛事,期待能战胜宿敌广东工业大学,打一场翻身仗。
但恰恰在那个时候,他遭遇伤病困扰,手指骨裂,需要休养三个月。他目送队伍出发,大巴车开走后,他茕茕孑立在那里,场景有些凄凉。
那几天,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队友在赛场上疾跑狂奔,自己却什么都做不了,不能进行投篮训练。
“很难受,皮痒痒的,”也不能进行用到手指力量的体能训练,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跑步机上宣泄情绪,他一连跑数十公里,跑到跑步机上沾满自己的汗水,“当时,我还怕会不会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