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难写的一篇周记。我必须要聚集起足够的勇气和决心,才能开始写字。
离奇的状况,在这种时刻发生了。我最开始在iPad上写下开篇,四五百字,然后按错一个键,此前字迹全都消失。再写一遍,又按错了一个键,又得重新再来。
直到第二天一早来到办公室,第三遍开头,换了实体键盘,才有存盘文件的快捷键。
过去这一个周末,对于所有阿森纳球迷,都是噩梦。对于中国的阿森纳球迷,更是噩梦连着噩梦。这个噩梦由厄齐尔开始,到厄齐尔周日被替换下场时,脚踢自己的手套,进入至暗时刻。
永贝里坐在教练席上,整个下半场都有些无动于衷。他显然不知道该如何去指挥这支球队,他身边都没有足够的助手,来和他一道执行想要执行的指令。他不知道这支球队和这个俱乐部,以及自己,将要面对怎样的未来。
过去的周六周日,北京小雪姗姗来迟。雪降之前,北方城市的阴郁和萧索,充斥着一股衰坏之气。这就是王国维用“昨夜西风凋碧树”形容的场景,反射到你我心中,再呈现在眼前的场景吧。
厄齐尔是处心积虑的。周五晚间,两位好友同一时间,告知我厄齐尔社交媒体声明事件。他选择了独特时间、独特内容和独特形式,来发表他的声明,透过他自己的各种社交媒体账号。独特的时间,是在周五这个节点上发声,俱乐部和媒体,几乎都没有充分时间反应,于是社交媒体上的大肆发酵,能达成他要的效果;独特内容,自然是诗歌一样文字,歌泣一般的吟唱;独特形式,是文字嵌入到了图片当中,用的还是大多数人不认识的文字——你总在玩手机,一手滑,当然就点赞了。
我一直不认为,厄齐尔是一个心机深沉、多么复杂的人,当然我们对他的认知,只可能从球场和他自己社交媒体表现这两条渠道。在球场上他是一个本能型的球员,天赋自不用提,他不会“处心积虑”地踢球。他的潇洒和他的慵懒,都说明着这样的特质。在职业球员序列里,他肯定不是最努力的那一群人。我甚至怀疑,如果踢球这个定义了他体育明星、社会偶像和商业符号的生活领域里,他都不是一个绝对努力的人,他做其他事情怎么会太努力?
但这次发声,他绝对努力,精心设计。甚至有说法,他还想用中文社交媒体的渠道,传递同样的声音,这更让人愤怒。
声明事件第一时间,令人感觉如坠深渊,立即怒不可遏。这种愤怒和屈辱的情绪,我相信每个中国的阿森纳球迷都有。
充满着反讽意味的,是在他发声之后两天左右,赛场上的这位阿森纳10号,依旧是那个漫不经心的慵懒个体。永贝里在59分钟将其替换下场,当时对曼城的比赛已经输掉。永贝里赛后强调说,他需要场上有更多活力、更多跑动。这些要求放在厄齐尔身上,就是他缺乏活力、更别提跑动。厄齐尔的回应,是扔掉手套,然后左脚怒踢手套。
他和扎卡的行为有什么不同?
在中国球迷眼中,半场被曼城打爆的比赛,不会像在英国的阿森纳球迷感觉那么痛苦。因为此前厄齐尔制造的伤害,已经远超足球比赛的成绩和场面伤害。阿森纳有过输曼联的2比8,有过各种被利物浦切尔西曼城的暴虐,但这些球场上的失败,对中国球迷而言,根本无法和厄齐尔声明攻击的伤害相提并论。
周五那个夜晚,我几乎熬了个通宵。透过各种渠道,看能否和俱乐部联系,并且传递一些中国声音、媒体声音过去。我最初反应相当激烈,立即想到切尔西当年解雇吸毒球员穆图的往事——球员如果有太过出格并且对俱乐部造成严重伤害的行为,俱乐部怎能袖手旁观?然而这只是一厢情愿。阿森纳俱乐部最终勉强在中文社交媒体官号上,发表了一项“不涉及政治”的声明。
大家都能理解这当中牵涉到国际关系、价值观等多重因素,也能知晓一些俱乐部管理层那些职业经理人的窘迫。然而回到厄齐尔事件本身,他对中国有多少了解?他对新疆有多少认知?他获取信息的来源,无非是最近西方媒体对于新疆的一些报道,以及他身边土耳其族裔人群的影响。声明事件发生后,有外交界朋友私下言及,“这是一个被唆使、被人左右的事件”。我深以为然。
就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CNN驻北京记者找到我,也是一个围绕厄齐尔事件的采访。提出的问题,无非是这事影响有多大、对阿森纳和英超在中国传播以及商业化影响多大、和休斯顿火箭事件如何对比等等。最终记者提了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西方和中国之间,总有着这样的一种不协调。
我的观点,是这种不信任,更多源自西方。源自西方世界总有视中国为敌、为对手的心理。
就像厄齐尔事件,中国球迷是多重受害者。我们仍然热爱阿森纳、热爱足球、热爱体育,但这不意味着我们什么都能接受。尤其对于无知者无畏的愚蠢。
已经是至暗时刻,天都黑了,黎明也就不远了。我想所有的阿森纳球迷,所有的体育迷,都应该有这样的乐观豁达,哪怕很多时候,我们只剩下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