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世界杯决赛一球击败荷兰后,时任西班牙主帅博斯克感叹:“今天是属于美丽足球的胜利。”
那一年的西班牙在决赛中控球率高达57%,让足球世界对“中场控球”这一命题充满了无限遐想。8年后,法国队在世界杯决赛中4-2击败克罗地亚,但他们的控球率仅为39%。主帅德尚骄傲地表示:一名真正有效率的主教练,不需要取悦审美者。
这到符合德尚一贯的理念,在他看来现代足球最重要的区域是两个禁区:“如果你有一名出色的门将和一位优秀的前锋,你距离胜利就不会很远。当然,在中场位置你不能只派上木偶。”所以在这位实用主义大师看来,现代足球的重要比赛通常在极短的时间内由个人主义左右。博斯克当年的感叹如今看来更像一种美好愿望。
这十年的足球由tiki-taka开始,又由gegenpressing首尾,意味着控球率是美丽足球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无球跑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状态。最现代化的球队如今在上抢和回防之间来回切换:高位压迫以创造机会,后撤回防进行喘息,然后再度高位压迫。足球比赛如今变成了一个小型的风险管理研讨会。
2010年,国际米兰赢下欧冠决赛时的控球率仅为33%。上赛季,利物浦用39%的控球率击败热刺登顶欧洲。穆里尼奥说:只有不懂球的人,才会执迷于比赛数据。这话如今看来并非讽刺,因为33%的穆里尼奥被人认为消极比赛,而39%的克洛普却被视作进攻大师,着实有失公允。
2010年,安切洛蒂执教的切尔西以103球加冕英超,这一纪录直到8年后才被瓜迪奥拉的曼城以106球打破。17-18赛季的曼城不仅打破了进球纪录,更创造了最高联赛积分、最多胜场、最高净胜球等前无古人之纪录。众多媒体将那支曼城誉为10年最佳球队,不仅因为他们用战术风格拔高了整个联赛的审美,更因为一座冠军奖杯为自己的风格正名。如此看来,博斯克的美丽足球依然存在,只不过如今它需要同时兼具美感和实用性。
攻击型高位压迫,就此孕育而生。目前这种战术的最佳践行者利物浦,正一路在英超和欧冠比赛中高歌猛进。以克洛普为代表的一批德国足球人,将这种风格统称为gegenpressing。这是一个德语单词,但并不意味着这种风格诞生于德国。
事实上它在其他国家有着不同名称,比如在德国的邻居荷兰,它最早被称为Jagen。早在米歇尔斯与克鲁伊夫践行“全攻全守”前,这种激进的比赛形态,便已在费耶诺德出现。它要求场上除门将外的所有球员,必须在本方丢球的瞬间开始在对方半场逼抢对手,以此尽可能将皮球停留在对方半场,靠近对方球门。
上世纪70年代,利兹联和荷兰队就在使用压迫战术。那个时候的足球比的是体能,因此这种打法在体能占优的德国联赛迅速传播开来。门兴格拉德巴赫就经常在比赛中主动提速,并在对手领先后,引导中后场球员向前进行逼抢。当时一名家住法德边界阿尔萨斯地区的低级别联赛球员就被这种打法深深吸引,并在日后走上教练岗位后,用这种风格改变了一个国家对足球的理解:他的名字叫阿尔塞纳-温格。
90年代前的最后一届世界杯上,苏联人就用早期的压迫打法6-0横扫匈牙利。只不过呈现的形态较为原始:攻方会以超快速度组织一次持续1至2分钟的进攻,继而在防守中利用传球进行喘息。
现代球员的充沛体是帮助高位压迫走上历史舞台的关键。球员不仅不需要利用传球进行喘息,还会有意识地增加中长距离的冲刺,以此帮助球队进行快速整体移动。上赛季欧冠比赛一粒进球产生前,平均只有“10.62秒的连续控球”,相较两年前就减少了8%。欧足联在自己的技术报告中这样解释道:足球比赛中的进攻方式正变得直截了当。与此同时,如今每场英超联赛的高强度奔跑频率,就比10年前高出50%。显然,这是高位压迫在发挥作用。
近10年时间我们发现,这种战术不仅频繁出现在实力悬殊的较量中,哪怕是两支世界级球队之间,也会试图使用攻击型高位压迫来牵制对方。道理不难解释:使用攻击型高位压迫打法的队伍,同时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必然不乏观众和人气。
但当两支水平相当的球队同时祭出此战术时,又会发生什么?悲剧、惨案。因为这种战术要求任何一方球队都需要在取得领先后,不间断地持续进攻。一旦有一方心理防线薄弱,就容易被对手撕成碎片,引发大比分。